在风靡一时的桌面策略游戏三国杀中,技能系统是其核心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技能各具特色,为游戏增添了丰富的策略性与趣味性。“行动”相关技能虽并非是一个官方明确界定的特定技能分类名称,但在游戏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围绕角色行动展开的技能设定,它们对游戏的进程和胜负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将深入探究这些与“行动”密切相关的技能,剖析其在游戏中的作用、策略以及与其他元素的关联。
行动技能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从广义上来说,三国杀中涉及角色行动的技能可以分为多个类型,首先是影响出牌阶段行动的技能,出牌阶段是玩家在自己回合中进行资源消耗和战略实施的重要阶段,许多技能会对这一阶段的行动产生影响,孙权的“制衡”技能,它允许孙权在出牌阶段弃置任意张牌,然后摸等量的牌,这个技能极大地改变了孙权在出牌阶段的行动模式,玩家可以根据场上局势和手牌情况灵活运用,如果手牌中没有合适的出牌选择,或者想要快速调整手牌结构以应对敌方威胁,就可以发动“制衡”来获取新的手牌资源,从而为后续的行动创造更多可能性。

与判定阶段行动相关的技能,判定阶段对于一些依赖判定牌的技能或游戏机制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张角的“鬼道”技能,他可以用自己的黑色牌替换判定牌,这使得张角在判定阶段拥有了强大的操控能力,无论是敌方角色的延时锦囊牌(如“乐不思蜀”“闪电”)的判定,还是己方一些需要判定的技能(如马超的“铁骑”),张角都能通过“鬼道”来左右判定结果,这一技能让张角在判定阶段的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策略性,敌方在使用延时锦囊牌时需要考虑张角的存在,而己方队友也可以利用张角的“鬼道”来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判定条件。
再者是与摸牌阶段行动相关的技能,摸牌阶段是补充手牌资源的常规阶段,但有些技能可以对其进行特殊的改变,鲁肃的“好施”技能,在摸牌阶段摸牌后,如果自己的手牌数大于 5 张,则可以将一半的手牌(向下取整)交给手牌数最少的一名其他角色,这个技能不仅改变了鲁肃自身的摸牌后行动,还对其他角色的手牌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它体现了鲁肃在游戏中的辅助定位,通过“好施”可以帮助手牌匮乏的队友补充资源,增强团队的整体实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场上的手牌分布平衡。
行动技能对游戏策略的影响
行动技能的存在使得玩家在制定游戏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以出牌阶段行动技能为例,当玩家操控拥有强大出牌阶段技能的角色时,如黄月英的“集智”(在出牌阶段使用非延时类锦囊牌时,可以摸一张牌),就需要在出牌顺序和出牌选择上进行精心规划,黄月英可以优先使用一些收益较高的非延时类锦囊牌,如“五谷丰登”“无中生有”等,在发动“集智”摸牌的同时,还能为团队或自己创造更多的优势,而对于敌方玩家来说,在面对黄月英时,就要考虑如何限制她在出牌阶段的行动,比如使用“乐不思蜀”来跳过她的出牌阶段,阻止她通过“集智”大量摸牌和出牌。
判定阶段行动技能则为游戏增添了更多的博弈元素,在一些需要判定的关键环节,如“闪电”即将判定时,拥有相关判定技能的角色之间会展开激烈的对抗,如果场上有张角和司马懿同时存在,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牌替换判定牌,这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博弈,张角需要猜测司马懿是否会用牌来改判,而司马懿也需要预判张角的行动,这种博弈不仅考验玩家对局势的判断,还涉及到对对手心理的揣摩,对于其他角色来说,他们也需要关注张角和司马懿的行动,因为判定结果的改变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存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摸牌阶段行动技能影响着玩家的手牌管理策略,像鲁肃的“好施”,玩家需要在摸牌阶段仔细计算自己的手牌数量和场上其他角色的手牌情况,如果过于频繁地发动“好施”,可能会导致自己手牌不足,无法应对后续的局势;但如果不发动,又可能浪费了辅助队友的机会,对于其他角色来说,在面对鲁肃时,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手牌数量来影响鲁肃“好施”的对象选择,如果自己手牌数较少,就有可能成为鲁肃“好施”的受益者,从而获得额外的手牌资源。
行动技能与其他游戏元素的联动
行动技能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三国杀中的其他游戏元素有着紧密的联动,首先是与武将技能之间的联动,郭嘉的“遗计”(受到伤害后,可以摸两张牌,然后可以将牌交给任意角色)与夏侯惇的“刚烈”(受到伤害后,可进行判定,若结果为红色,对来源造成 1 点伤害)就存在一定的联动性,当郭嘉受到夏侯惇的伤害时,他可以先发动“遗计”摸牌,然后根据情况将牌分配给队友或自己,夏侯惇也可以通过“刚烈”的判定尝试对郭嘉的伤害来源进行反击,这种武将技能之间的联动丰富了游戏的玩法和策略选择,玩家在组队时也需要考虑角色技能之间的配合。
与游戏牌之间的联动,许多行动技能需要借助游戏牌来发挥作用,张辽的“突袭”(摸牌阶段,可少摸一张牌,然后获得至多两名其他角色的各一张手牌)与“顺手牵羊”“过河拆桥”等牌有着相似的效果,但又有所不同。“突袭”可以在摸牌阶段直接获得其他角色的手牌,而“顺手牵羊”和“过河拆桥”需要在出牌阶段使用,玩家在使用张辽时,可以根据场上局势和手牌情况,选择是在摸牌阶段发动“突袭”,还是在出牌阶段使用“顺手牵羊”等牌来获取或破坏敌方手牌,这种行动技能与游戏牌的联动,使得玩家在出牌和行动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行动技能还与游戏的身份系统相关联,不同身份的玩家在使用行动技能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主公在使用行动技能时,往往要以保护自己和掌控局势为主,曹操作为主公,他的“护驾”技能(在需要使用或打出【杀】时,可以发动,让所有魏势力角色选择是否打出一张【杀】“提供”给他)可以在关键时刻获得队友的帮助,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而反贼则更注重利用行动技能对主公造成伤害,像黄盖的“苦肉”技能(出牌阶段,可失去 1 点体力,然后摸两张牌),反贼黄盖可以通过不断发动“苦肉”来大量摸牌,然后用强力的杀和锦囊牌对主公发动攻击。
行动技能在不同游戏模式中的表现
在三国杀的不同游戏模式中,行动技能的表现也有所差异,在标准的身份局模式中,由于角色数量较多,局势相对复杂,行动技能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玩家需要在多个角色的互动中运用行动技能来实现自己的身份目标,在八人身份局中,忠臣需要利用自己的行动技能来保护主公、攻击反贼,而反贼则要通过行动技能突破主公和忠臣的防线,内奸则需要在前期隐藏自己,合理运用行动技能积攒实力,后期寻找机会一举夺得胜利。
在 1V1 模式中,行动技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由于双方直接对抗,没有队友的支援和干扰,玩家对自己角色行动技能的运用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诸葛亮的“观星”技能(回合开始阶段开始时,可以观看牌堆顶的 X 张牌(X 为存活角色数且最多为 5),将其中任意数量的牌以任意顺序置于牌堆顶,其余以任意顺序置于牌堆底)在 1V1 模式中可以很好地控制牌堆,为自己后续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观星”调整牌堆顶的牌,诸葛亮可以确保自己摸到想要的牌,或者让对手摸不到关键牌,从而在一对一的对抗中占据优势。
在国战模式中,行动技能与势力组合和珠联璧合等元素相结合,产生了新的玩法和策略,袁绍和颜良文丑组成的势力,袁绍的“乱击”(出牌阶段,可以将两张花色相同的手牌当【万箭齐发】使用)与颜良文丑的“双雄”(摸牌阶段,可额外摸一张牌;出牌阶段,可将一张红色牌当【决斗】使用)相互配合,袁绍可以通过“乱击”对敌方全体造成伤害,而颜良文丑则可以利用“双雄”的额外摸牌和“决斗”能力,进一步对敌方进行打击,国战中的暗置和明置身份机制也会影响行动技能的使用时机和效果,玩家需要根据局势灵活运用行动技能来为自己的势力争取优势。
三国杀中的“行动”技能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定义,但它们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于游戏中,对游戏的策略、博弈、联动以及不同模式下的玩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技能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复杂性,也考验着玩家的策略思维、判断能力和心理博弈水平,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行动技能,是在三国杀的世界中取得胜利的关键要素之一,无论是新手玩家还是资深玩家,都可以从对行动技能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发现更多的游戏乐趣和策略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