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而STEAM教育以其跨学科融合的独特魅力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它强调将这些学科领域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我有幸参与了一次STEAM课程实训,这段经历让我对教育、教学以及自身的成长有了极为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实训之初:好奇与期待
初次接触STEAM课程实训,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好奇于这种新兴教育模式究竟如何将看似独立的学科巧妙融合,又将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期待在实训中能够收获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实训的准备阶段,我们对STEAM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有了系统的了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这几门学科拼凑在一起,而是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通过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与传统的分科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训过程:挑战与收获
(一)学科融合的实践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参与设计和实施了多个STEAM项目,以一个“智能城市规划”项目为例,这个项目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在科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城市生态系统、能源利用等科学知识,比如研究如何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城市供电;在技术层面,他们要掌握编程技术,为智能交通系统编写控制程序,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调控;工程方面,学生要进行城市建筑的设计与规划,考虑建筑的结构稳定性、空间利用等问题;艺术则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上,如何打造美观、宜居的城市环境,包括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数学知识更是贯穿始终,从计算建筑用料、规划城市面积到数据分析以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等。
在这个项目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科融合的难度与魅力,难度在于,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素养,才能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自由穿梭,建立起知识的联系,当学生在编程遇到问题时,可能需要从数学逻辑的角度去分析,或者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要运用科学的色彩理论和艺术的审美观念,但魅力也正是源于此,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思维模式,而是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小组设计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的智能城市模型,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有的小组通过数学建模优化了城市的能源分配,体现了科学、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
(二)项目式学习的开展
STEAM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变化,从项目的选题、规划到实施和展示,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选题阶段,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项目主题,有的小组关注校园环境问题,提出设计一个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有的小组对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感兴趣,计划开发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这种自主选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因为他们是在解决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成为关键,学生们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技术研发,有的负责艺术设计等,在合作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沟通与协作,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在意见分歧时如何达成共识,在设计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小组中,负责技术研发的同学和负责艺术设计的同学就垃圾桶的外观和功能设计产生了分歧,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他们最终找到了一个既满足功能需求又美观实用的方案。
项目展示环节则给了学生们一个展示自我和分享成果的平台,学生们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阐述项目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从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学习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STEAM课程实训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们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学生进行项目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是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引导和支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当学生在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传感器选择上遇到困惑时,我们引导他们去查阅相关资料,分析不同传感器的优缺点,让他们在探索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我们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与他们一起交流想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这种角色的转变,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需求,也让我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更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训反思:问题与改进
尽管在实训中收获颇丰,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如前文所述,STEAM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但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单一学科背景出身,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虽然在实训中我们通过培训和自我学习有所提升,但距离能够自如地开展STEAM教学仍有差距,后续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供更多跨学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实践。
教学资源的不足,STEAM课程的实施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设备、软件工具、案例库等,在实训中,我们发现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相对匮乏,限制了学生的项目开展,优质的STEAM课程案例也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开发资源,建立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显然不适合STEAM课程,因为STEAM课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未来与发展
通过这次STEAM课程实训,我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我相信,随着STEAM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将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探索STEAM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共同开发更多优质的STEAM课程项目和教学资源,推动STEAM教育在学校的普及和发展。
我也期待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STEAM教育,加大对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形成全社会支持STEAM教育的良好氛围,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这次STEAM课程实训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它让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也让我对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追求,我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思考,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