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逐渐难以满足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STEAM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它融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等多学科知识,强调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技能,将STEAM教育引入英语课堂,更是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与机遇,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让英语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与现实生活和多学科知识紧密相连,实现了语言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
英语课中引入STEAM教育的必要性
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各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解决,未来的职场要求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全球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英语课中融入STEAM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触到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适应社会和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英语课堂往往以词汇、语法的讲解和背诵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STEAM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项目和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技术制作、工程设计等,为英语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可以在充满创意和挑战的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不再把英语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促进语言的实际运用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STEAM项目通常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用英语与同伴合作、讨论方案、展示成果等,这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用法,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英语课中STEAM教育的实施策略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
在英语课中开展STEAM教育,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主题,以“设计环保小发明”为项目主题,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知识了解环保的需求,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发明创造,运用工程原理设计产品结构,同时运用艺术知识进行外观设计,在整个过程中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记录实验数据、撰写报告等。
在项目开始前,教师要明确项目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项目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整合多学科知识
在英语课的STEAM项目中,要注重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制作太阳能小台灯”项目为例,在科学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太阳能的原理和转换过程;在技术方面,学习使用电子元件和工具进行电路连接;在工程方面,设计台灯的结构以确保其稳定性;在艺术方面,对台灯的外观进行创意设计;在数学方面,计算所需材料的尺寸和数量等,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用英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讨论和交流,不仅掌握了多学科知识,还提高了英语水平。
教师可以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科学教师可以讲解太阳能的专业知识,美术教师可以指导外观设计等,实现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为英语课中的STEAM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为学生展示科学实验的过程、技术产品的制作方法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和工具,如在线协作文档、视频会议软件等,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远程交流。
学生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项目时,可以利用3D建模软件设计城市模型,用英语在小组内讨论设计方案,通过在线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其他小组的反馈和建议,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实践。
英语课中STEAM教育的实践案例
“植物的生长周期”项目
- 项目背景:结合英语教材中关于植物的主题,开展“植物的生长周期”项目,让学生在了解植物生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表达和运用能力。
- 项目实施过程
- 知识学习阶段:教师用英语讲解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学生通过阅读英语科普文章、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学习植物生长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如“germination(发芽)”“seedling(幼苗)”“pollination(授粉)”等。
- 实验观察阶段:学生分组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豌豆、向日葵等,在种植过程中,他们用英语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每天的变化、浇水施肥的时间和量等。“Today, the pea seedling has grown another centimeter. We watered it with 50 milliliters of water.”
- 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学生定期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叶子的数量等数据,并制作成图表,然后用英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如“According to our data, the sunflower grows faster than the pea in the first two weeks.”
- 成果展示阶段:每个小组用英语制作一份关于植物生长周期的报告,包括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在课堂上,小组代表用英语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 项目效果: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周期,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还学会了运用英语进行科学观察、记录和表达,提高了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智能机器人制作”项目
- 项目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开展“智能机器人制作”项目,让学生接触前沿科技知识,同时锻炼英语能力。
- 项目实施过程
- 技术学习阶段:教师介绍智能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如传感器的使用、编程基础等,用英语讲解相关的专业术语,如“sensor(传感器)”“programming language(编程语言)”“microcontroller(微控制器)”等,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英文技术文档等方式进行学习。
- 设计与制作阶段: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智能机器人,确定其功能,如避障、寻迹等,然后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进行制作,包括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如“Let's use an ultrasonic sensor for obstacle - avoidance. How do we program it to work properly?”
- 测试与优化阶段:学生对制作好的机器人进行测试,观察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如果发现问题,用英语讨论解决方案并进行优化。“The robot doesn't respond quickly enough to the obstacle. Maybe we need to adjus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ensor.”
- 展示与交流阶段:各小组用英语展示自己的智能机器人,介绍其功能和制作过程,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的项目报告进行完善。
- 项目效果: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技术、工程和英语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他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智能机器人的技能,还提高了用英语进行技术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英语课中STEAM教育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方式
- 形成性评价:在STEAM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英语运用情况等,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次数和质量,是否能够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在项目记录和报告中的英语书写水平和内容完整性等。
- 总结性评价:在项目结束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作品的质量、成果展示的效果以及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对于“设计环保小发明”项目,评价发明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用英语介绍作品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等。
反思与改进
在英语课中实施STEAM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跨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要注意平衡英语教学和STEAM项目的时间和重点,避免出现过于注重项目而忽视英语教学目标的情况,在项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英语课中的STEAM教育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了语言学习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真实的学习体验,通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策略,学生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培养了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英语课中的STEAM教育必将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启学生跨学科融合学习的新旅程。

